话题:动力电池产业链如何打通
发布时间:2016-10-14 15:06:00

  感谢陈总的分享,应该说政策、下游市场,包括技术创新,这些都是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几个要素,而一个行业的发展好一定要和关联行业共同前行,就是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如何才能打通电池产业链实现从上游的原料到下游整车所有产业的共同发展呢?接下来我们将有一个小的讨论交流互动环节,讨论的议题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如何打通?”因为今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主题,今天上午论坛的主题是“市场狂潮下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构建”,所以如何打通产业链?今天我们有原材料企业,有电池企业,也有下游的整车企业,当然还包括BMS管理,以及设备等等,所以我们为了能够探讨更多的有效的话题,我们让上游、下游产业链能够融在一起,有一些话题我们可以展开来做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接下来有请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俊奎先生、双登富朗特总经理周刚先生、长江汽车副总裁姜安宁先生、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乐伍先生、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先生。

  上午我们听了汽车企业、政府部门、电池企业的心声,这个打通其实电池产业链条对于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包括对企业发展和提升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请力神的高总和大家讨论。

  高俊奎:打通产业链,具体到力神,力神这样想的,关键话题能不能接上。新能源包括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咱们国家主要对新能源电池的发展定义是这样的,“安全是关键,电池是瓶颈,充电是短板”,但对这三句话分析来说,动力的安全仍然是电池的安全。还有电池是瓶颈,说到充电,充电主要是快充的问题,还有充电桩的问题。电池的快充、充电桩的问题仍然和电池相关,所以力神致力于动力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我们对上下游的关注主要是,对上游来说、对原材料来说,主要是和我们的供应商一块去打造适合提高我们电池性能的原材料,同时关注那些有可能影响批量生产的资源短缺的资源,比如前期的碳酸锂,包括后期还有其他的资源,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想办法去打通。对后面市场方面,我们的想法是和我们的车厂,我们没有去做车厂,我们还是想和车厂共同去加强紧密的结合。电池的安全问题,说是电池的问题,但是仍然和它的使用环境、它的力学条件、环境条件非常强相关的,所以说和车厂的使用,刚才也提到了,不是说电池快充问题,快充电池,本质上要重新设计,所以加强和车厂之间的战略合作,主要体现在更好的使我们的电池在电动汽车上怎么能够很好的使用,这一方面我们不排除和一些战略的车厂建立合资这样一个方式。总的来说,有人在预估,未来的2到3年里面、5年里面,中国的动力电池仍然是短缺的,用互联话的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是我想,当飞下去以后剩下的只有雄鹰,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的致力于我们电池的发展,把电池做好了、质量可靠性做高了、价格做低了,大家的合作最终还是以利益合作的,共赢是永恒的话题。

  主持人(张雨):周总,怎么看呢?    

  周刚:从产业链的整合来讲,我觉得聚焦客户的角度来讲,因为从上游的材料供应商、电池的制造商,包括我们下游的客户来讲,怎么来通过产业链的整合、通过上下游的了解,聚焦于客户最终的需求,这样能够人我们对整个产品结构的设计、工艺路线的规划做及时的调整,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性能方面、成本方面等等,我觉得产业链上的整合,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共同把力量聚焦到客户以后,我觉得更有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张雨):姜总,您觉得打通产业链,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需要做些什么?这个过程当中上游企业主要面临的困境和难点,这个协同体现在哪几方面?

  姜安宁:首先我认为这个话题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新能源汽车并不环保,为什么呢?在使用环节你好象不排放,但是后续的电池要是不把它处理好,一般的老百姓他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铅酸蓄电池,硫酸一下子就能污染几个平方米的土地,永远都恢复不了,是在这个环节里找你的毛病。所以我们在座的有政府管理部门的专家,我们不是那种粗浅的了解,但是我们有我们的责任,不管是做企业的也好,政府管理的也好,都是有社会责任的。即使我们不用铅酸蓄电池,我们用锂离子电池,但是它仍然有一个上下游全部打通,不能只考虑我整车企业使用没有排放这么一个环节。

  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是把效率高的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到汽车上面,为什么?因为装在车上用的电池对重量和体积是非常敏感的,同样是100度电,你这100度电是1吨重还是1吨半重,中间差了500公斤,这500公斤相当于是一个整合,永远跟着这个走,所以1吨比1吨5重要很多。但是假设作为储能设备,它对重量和体积都不敏感了,我是放在一个房子里,大一点、小一点,同样是1万度电,它是10吨重、它是15度电,就算多了5吨,体积重一点,没有关系,所以我们效率高的电池装在汽车上,让它跟着走,这是100%到80%,我们要把电池寿命做长,对电池企业就是,你要让我2000次、3000次深充深放之后,你还能有80%的储能能力,这个时候就把它从电动车卸下来,我把电池回收,还有80%储能能力的电池来去做储能设备,继续耗掉这80%的储能能力,耗到30%以下,这个时候我再把它拆解,把里头的锂离子拿出来作为新电池的原料,整个产业链这么打通对环保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想我们是这么在做,好在长江汽车前身是做电池的,尽管我们现在自己的电池产能严重不足,但是我们储能方面还是有我们的客户,我想将来把我们车上的电池回收回来去做储能设备,这是我们考虑的,所以整个链条一定要打通。

  主持人(张雨):我问一下魏总,在产业链打通的过程当中,作为车企来说,我们希望政府的决策部门应该要做哪些工作?

  魏银仓:今天会议主题是动力电池市场年会,有“市场”,要不是带这两个字我也不会来。动力电池如果各项指标不能和传统发动机、内燃机去竞争,都不可能生存,即使投资,那也是机会性的、暂时性的,加油时间,给充电时间必须要尊重消费者上百年的使用习惯,运营成本必须和传统抗衡,制造成本必须和内燃机抗。所以说动力电池这个产业链,最终的目的要达到无需补贴,能和传统车进入市场良性竞争,这才是动力电池这个产业链的最终目的。上午我也讲了放弃了磷酸铁锂,选择了钛酸锂,我们没有把能量密度作为电池惟一衡量,只有6分钟充满电,寿命30年,运营成本是石油的1/10,可靠性、安全性大于内燃机,这才是真正的进入市场能和传统车抗衡的动力电池。更何况发展动力电池的动机是节能点派,如果10年做5套电池,光生产电池的耗能、能耗和污染,已经没有节能减排的意义了。所以说动力电池这个产业链,核心目的是要尊重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的用户使用习惯,国家补贴目的是暂时的,5年退坡制度也是合理的,5年后还不能扔掉拐棍,去和传统车竞争,一切我认为新能源的动力电池都将不会存在,这就是我个人对这个产业链的看法。因为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也不光是一个电池,所有的零部件和整车质量,你必须具备在无需补贴的时候能和传统车去竞争,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

  主持人(张雨):我理解魏总的意思,这个抗衡实际上是在技术的提升上在新能源这个领域要加大研发、加大内功的修炼,并不是说跟传统产业去抗衡,所以我们现场来了很多媒体,大家别把这个词写出去,因为我是做媒体出身的,我们对行业还是要尊重这个产业市场的认可和政府的用心,这些年政府在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魏总的意思是,新能源在未来发展当中我们还需要有很多的路子,还需要继续加强这些提升。

  感谢魏总,问一下陈总。陈总,因为猛狮我比较了解,猛狮在产业链的构建当中其实我是看的比较久,也感觉相对比较完整,您怎么看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的发展,猛狮目前闭环是不是已经如你所愿,已经有满意的答案?

  陈乐伍:我们是从生存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产业链布局的,猛狮今年30年,我们前28年都是做铅电池为主,这两年我们才向新能源这个领域去拓展。我们现在产业链是从清洁能源完整的产业链来做布局的,因为我们在思考企业的生存前景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回到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一个是食品、一个是能源,我们化石能源用了100多年,我们的物质和个人生活水平大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大家在北京都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大家都知道环境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就把清洁能源定位为猛狮以后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能源的企业,这样来看待未来的发展。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清洁能源的发电,光、风、水,储存,储存我的理解就是电池,应用,就是汽车,我们的电动汽车方面的文件,在10月18日也出来了,到2020年我们也有我们的规划,大概有20万台左右的规划,能源的生产、储存到应用,电动车在我看来,就是把电池和动能为人类服务的,这样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我们大的布局。锂电池这块,我们正是因为进来的比较晚,所以我们没有包袱,我们可以用最好的设备、最新的材料,我们也有灵活的机制,可以吸引到人才加盟猛狮,我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运营我们的企业。从我们去年提出“2351”的战略,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今年第一年完整的年度,我们各方面都达到了原来预期的目标,今年对我们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一年,我们五个事业部,铅电池,基本上维持原状,锂电池、电动汽车、清洁电力发电、电商,三个主营就是清洁电力、汽车、电池,这三个都取得了大的突破,明年能够延续比较好的势头。

  主持人(张雨):感谢陈总。今天因为时间关系的我们小小的讨论就到这里,我们也安排了媒体的采访,有一些话题和观点我们和会后有机会再讨论,非常感谢几位主嘉宾上台进行产业链协同的调整,感谢!

  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我们刚才讲的最多的就是上游和下游如何去打通,我们这个会的初衷也是如此,希望在这个会上大家多去碰撞、多去交流,同时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寻找平衡点,就是接下来我们各位同仁需要努力的方向。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