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资讯  >  独家观察
低速电动车:走上健康、合法之路有多难?
2017-02-10 17:49:00
关键词:低速电动车标准市场需求

141596673.jpg

  新春伊始,万物开始复苏,但对于低速电动车业来说,寒冬尚未结束,等待新国标出台的煎熬仍在继续。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盼望着合法时代的来临,然而新规出台前释放出来的种种信号,似乎又让低速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低速电动车将以怎样的姿态迈入合法化时代,也成了业内争论和关注的焦点。

  高速发展抵不过“有色”标签

  近几年,我国低速电动车发展势头迅猛,年均增长率达50%以上。累积到2016年年底,我国低速电动车总产销规模已经达到400万辆。一些低速电动车企业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生产地区逐渐形成了由生产商、供应商、物流商等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但这些成绩依然无法使低速电动车摆脱安全性能低、质量差的标签,这也是部分人士反对发展低速电动车的原因之一。

  低速电动车产业在发展之初,确实经历过泥沙俱下的时期,小作坊式生产厂家随处可见,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安全性也无法保证。但随着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和政府的整顿,低速电动车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行业进入洗牌期,落后产能正逐步退出市场,一些知名品牌产品获得市场主流地位,这些主流品牌的生产企业不仅逐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在加大产品技术的研发力度,纷纷设立研究院,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低速电动车产品的正向研发比例在市场中逐步提高,相关配置也在逐步提高,有些高端产品甚至配有先进的车联网技术、自动泊车功能等应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低速电动车的安全配置也在不断增强,御捷、丽驰、乐唯等品牌车型都已建立了各自碰撞测试实验室,通过整车设计、产品生产、安全实验等环节确保产品的综合安全能力。

  低速电动车企业四大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也已今非昔比,发展突出的低速电动车龙头企业,近年来都在加快标准化的生产线建设,设备和生产工艺都在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高标准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制造工艺车间,部分产线还采用了机器人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民生需求抵不过利益之争

  但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的提高并未成为低速电动车获得合法身份的筹码。在新国标制定过程中,有关低速电动车管理分类、动力源类型、车身尺寸、安全碰撞试验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始终为业内所关注,随着各方人士的加入,有关标准的技术之争早已上升为利益博弈。

  低速电动车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升级产物,它既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一些极端天气状况下的出行需要,同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性价比极高,因此低速电动车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迅速占领了部分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短途代步工具市场。可以说,是民生需求选择了低速电动车的发展方向,包括低速电动车在动力源的选择和车身尺寸设计上。一位低速电动车销售人员曾告诉小编,如雷丁等品牌企业也曾大力推广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电池的低速电动车车型,但消费者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仍存有顾虑,对于这些车型的价位也不能接受,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售后维修时过程繁琐、耗时太长,多数消费者对装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车型并不认可,这部分车型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足10%。

  可以说,如果出台的相关标准难以符合市场需求、民生需求,消费者对于低速电动车的购买热度将会降温,部分人群的出行需求将无法得到满足,低速电动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也将举步维艰。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最终目的

  低速电动车是我国的原生产业,它在发展之初必然会经过无序、“野蛮”的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衍生出诸多问题,这也是低速电动车业急需国家标准出台的原因所在。新国标的制定需要着眼于大局,但这与民生需求并不矛盾。

  新国标尚未出台,还希望相关标准制定部门能多考虑一部分人群的民生需求,毕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还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作者: 陈亚楠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