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限韩令影响电池政策 韩系企业永不得进入中国?
2016-11-29 12:46:00
关键词:电池政策新能源补贴政策

  1.jpg

2016年苹果发布了iPhone 7,为了对抗iPhone 7三星推出了Galaxy Note 7。虽然三星此招不能战胜苹果,但至少也应该拼个惜败吧。然后令人没想到是Galaxy Note 7惨败遭遇投诉退货,因为电池不稳定炸机了。据电动君了解遭遇“滑铁卢”的并不只是Note 7,还有韩系新能源汽车电池。

  韩系电池未进电池目录

  2015年5月1日,工信部制定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开始实施,随后工信部分多批次公布了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新能源电池公司名单。然而中韩合资的三星SDI和LG化学却并没有在工信部公布的电池目录名单之中。

  根据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国内企业若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不是工信部公布的企业生产的将会失去国家补贴。如果韩系电池迟迟不能进入电池目录,国内原先使用韩系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极大可能会为了获得国家补贴而放弃韩系电池(至少放弃部分),从而选择使用符合补贴标准的电池。

  韩系电池企业如何应对电池政策?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一块屈指可数的大蛋糕,韩系电池会放弃这块大蛋糕么?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下面一起来看看韩国是如何应对迟迟不能进入中国电池目录的。

  1、外交施压

  据韩联社2016年6月29日消息,6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韩国国务总理黄教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黄教安请求中国积极解决三元锂电池事态,李克强表示将研究解决方法。

  这表明韩系电池想通过外交手段,来达到进入电池目录的目的。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韩系电池企业依然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2、入股合资

  眼看外交手段无果,与其选择一直干等着进入中国的“电池目录”,不如在下一步合资棋,从而达到分得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一杯羹。在电池目录名单逐渐公布,发现依然没有韩系电池企业后,三星系企业选择派出三星电子同比亚迪进行合作,虽然双方一再强调合资主要领域并不在电池领域,但是他们的合作达成却是三星SDI落选第四批目录一个月后。

  然而在三星电子和比亚迪宣布合作不久后,三星SDI被曝光将与曙光股份、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大连合资成立“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大连)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与充电机。三星SDI出资150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15%的股份,曙光股份出资3500万元,持股35%;其余50%股份由东软睿驰持有,对应出资为5000万元。

  韩国第三大企业搁置在华建电池工厂

  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符合新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必须为其锂离子动力池年产能力从原先的2亿Wh提升至80亿Wh(8GWh)。我们可以看到,工信部将符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进入资格进行了大幅提高。这表明,后续想要进入国内符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企业,在产能上必须达标。

  面对2017年版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合资企业也开始不淡定了。例如近日韩国电池公司SK Innovation(SK Innovation是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鲜京集团旗下公司)表示,考虑到中国的2017年《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将暂时停止在中国和其合资伙伴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厂的计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2017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开始实施的话,目前能够满足其产能条件的企业也只有比亚迪和C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韩系企业三星SDI和LG化学依旧不能符合标准。

  中国企业能否受益?

  随着工信部公布了符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全部是中国的企业,日韩企业未能进入工信部先后多批次公布的“电池目录”当中。尽管日韩企业想到了通过合资来分享一杯羹,然2017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却提升了对产能的要求。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已经为国内本土企业营造了一个借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东风快速发展本土电池企业的良好环境,如果本土电池企业能够抓住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的电池核心技术,不仅能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还能获得更多配套经验,加速技术升级。


稿件来源: 电动汽车时代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