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产业链  >  商业应用  >  新能源汽车
欧阳明高:为何中国应走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
2016-12-02 09:20:0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欧阳明高

1-2.jpg

  日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重新将混合动力汽车划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这也引起大家对于一直以来的“纯电驱动”技术进程的一贯讨论。有观点认为,丰田通过发展混合动力技术而实现盈利,对于其推广纯电动汽车来讲,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而这中技术路线,是否适合国内的产业发展,也在近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对此,在今天(12月1日)由《新能源汽车新闻》杂志联合《中国汽车报》与新电途网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高峰论坛暨年度盛典”上,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中国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不能走丰田的模式。”他认为,二者所处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同属一个数量级。“目前,国内的电池产业当属世界最大规模,而这一成果,正是我们推动纯电驱动技术路线,率先发展纯电动技术,并在此平台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及深度混合的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的最大优势。”他说。

  电动化应联合低碳化

  欧阳明高在论坛上还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坚守“六化”,即动力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整车智能化、制造生态化、交通网联化、能源低碳化。在这之中,动力电动化应充分联合能源低碳化的以推进动力深度电气化的技术进步。“虽然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均为零,但不同车型的能耗水平会有所不同,由于能源的来源不一样,所带来的减排效果也有差异。”他说。

  轻量化结合制造生态

  而对于车身轻量化的趋势,欧阳明高指出,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是车身材料的变化,而底盘结构、制造工艺均会有所颠覆。与此同时,个性化定制车身,以及人工智能制造等概念也逐渐出现,这也是使得车身轻量化技术发展应紧紧结合汽车制造的整个生态。

  智能网联同发展

  对于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欧阳明高谈道,自动驾驶汽车和车联网是两个维度的技术方向,但二者应结合发展。在他看来,车联网的最大目的是实现主动碰撞,预计到2020年实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2025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2-2.jpg

  以下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演讲摘录: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展望,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化,动力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整车智能化。跟动力电动化相关的是能源低碳化,就像现在特斯拉在进行能源的整合,由电动车往下跟太阳能企业整合。整车智能化和交通网联化整合,这一点特斯拉也做得不错,他在做智能汽车。中间是车身轻量化,一直不太受重视,目前都说电动化和智能化。车身轻量化也是跟那两化同等重大的技术变革,跟它相连的是制造生态化,就是工业4.0所有的内容都跟车身轻量化相关。

  下面我具体解释一下。首先电动化。汽车电力电动化几起几落,多元探索,渐趋佳境。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视角,以前大汽车公司怎么看?燃料车混合动力,插电式燃料电池,这是一般大公司的看法,不说所有,主流是这样的看法。信息行业的纯电动智能化,能源行业纯电动换电池、电池租赁、智能电网,这是不同行业不同的视角,不能说谁对谁不对。实际上现在三种力量在竞争中融合,共同决定着未来的走向。

  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成为国际主流共识,2016年是标志性年份,我的理由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化率先发力引起国际高度重视,老牌汽车工业强国正在渐进转型,全球性竞争激烈。电动汽车锂离子电动电池后来居上,技术进步超出预期。

  锂离子电池发明至今只有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至今不到10年,可以看到它的进步是非常迅猛的,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超出了老牌汽车工业厂商的预期,所以连丰田最近也开始做。纯电动插电重视度提高,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产业化前景得到确认。这是我的几个基本观点。2015年中国厂商在全球纯电驱动中占的比例,可以看到我们产业率先发力,得到国际高度重视。

  中国纯电驱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我个人理解的中国纯电驱动的技术内涵,左边是丰田的模式。中国如果走丰田模式我认为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中国的模式是率先做纯电动,让纯电动大规模,让电池产业做到世界最大,现在我们已经做到电池产业世界最大,我不说最强,在前三强。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以纯电动为平台来做插电式,电池比较多的插电,跟丰田的电池少的插电不是一种插电,再减少电池做深度活动,我们刚好跟它是相反的路径。我们在这个期间可以利用国家补贴逐步增强竞争力,燃料电池也是一样,我们利用纯电动的平台做插电式和深度混合的燃料电池系统,和丰田也不一样。大幅度地将来成本,提高寿命,但是我们用更多的电池,利用电池的优势。

  与此相关的是能源低碳化,二氧化碳排放,交通里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都很清晰。纯电动和燃料电池都是可以碳排放为零的,但能耗上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奔驰公司还搞了插电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跟纯电动是接近的。同样是燃料电池和纯电动,能源的来源不一样,能耗排放差别非常大,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说的就是能源低碳化的转型,燃料电池的纯电动车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技术支柱,说的就是用纯电动车燃料作为能源的终端,用电池、氢储能,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新能源低碳能源的价格在持续下降,包括风能、太阳能等。

  车身轻量化,大家都知道宝马I3的轻量化,碳纤维,而且是新的底盘出现了,传统的承载式车身是没有底盘的,现在底盘出现了,车身重新制作,不一定完全是承载式车身,车身的材料全部变化,制作工艺全部变化,车厂的所有工艺在今后二三十年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的底盘增加不同的车身,不同的车身可以在同一底盘几个车身个性化,这是跟轻量化相关的制造生态化,这是中国制造发展的阶段汽车制造,我们在前面都是喷气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下一步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生态制造,生产柔性化、产品个性化、营销网络化、材料可循环。

  第三是车辆智能化。有一个智能化的分级,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线都已经在产业化。下一步核心的是有条件自动驾驶,至于高度和完全,我不大赞成完全,完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只不过是条件比较少,限制条件比较多,到最后条件逐步减少,但如果无条件,我觉得是过于理想化,这是智能化的分级。

  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基本上是以前汽车电子的东西,我们增加的是信息交互。至于地图GPS这些,原先是有基础的。这是智能化的技术构架。

  中国和国外的基本路线图一样,也是到2020年左右实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2025年之后才会是条件比较少的或者接近无条件的自动驾驶。跟自动化相关的是网联化,把智能化和网联化分开讲会好理解,一个是自动驾驶,一个是车联网。车联网是车载移动互联网和车内网,车内网属于自动控制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主动避撞。车联网本身有完整的产业链,跟现在汽车的产业链是不太相同的,主要是信息产业。

  能源低碳化、动力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整车智能化,IDCC最后的目标是2050年把全球气候温度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需要30多年的时间。现在做什么?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战略就是动力深度电气化、车身底盘轻量化和整车智能网联化,这是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的重点布局,我们继续做这三个系统,但是在横向技术方面,动力电池是全产业链,不仅仅是单体电池。电池驱动我们要强调电力电池,因为新一代电力电池电池驱动的革命性机遇就是以碳化硅为代表的新一代器件的出现。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原先的电控发展成为智能化。这是基础科学,这是应用和示范。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重点任务的布局中,一共有38个重点任务。2016年已经启动了这些任务,一共18个项目。在动力电池方面有5个项目,充电有2个项目。现在正在招标评审的是绿框内的,这次的内容更多,项目更多,也包括电池项目,今年有三个电池项目。

  在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技术路线图中,汽车的总销量会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会大幅增加,2030年总销量40%,保有量8千万。我们有一个范围,40%到50%8千万到1亿,但是目标里把它按低限说的。我们经历了前面的研发、产业从2008年奥运示范开始的酝酿期到2010年开始的示范期,进入导入,去年超过销量的1%,保有量达到50万,今年保有量会达到100万,估计销量会接近50万,进入成长期。到2020年,销量会到200万,保有量会到500万,最后到2030年销量1500万,保有量8千万。

稿件来源: 新能源汽车新闻EV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