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产业链  >  商业应用  >  储能
春风十里储能路 脚下步履正艰难
2017-07-11 09:36:00
关键词:储能智能电网

201608100858084839.jpg


  储能是电网运行过程中“采-发-输-配-用-储”六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绿色的智能电网以及能源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作为储能产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我在这里也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供抛砖引玉、批评参考。

  储能产业发展渐渐深入人心

  储能产业发展渐渐深入人心,在政策层面上,今年3月份能源局牵头制定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在社会层面上,无论是企业发展或转型的需求也好,还是投资或投机的需求也好,储能产业看起来方兴未艾,生机盎然。因为储能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发电侧的企业,输配电侧的企业,还是用户侧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好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者、使用者、投资者等各方的关注和参与。

  当然,在这里,我们要警惕投机行为,因投机所产生的乱象,可能会打乱某些参与者的步伐,进而带来相互踩踏的现象。不能让储能产业因投机者的参与而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局面,破坏了储能产业绿色、安全、稳定的标签。

  新机遇里藏危机

  储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力存储的新机遇,然而当我们超脱于储能产业之外来透视这个产业的参与者可以发现,定位不清盲目进入者有之,赌博式的投入无所忌惮者亦有之,我们耳边不乏听到诸如“万一储能有补贴了呢”、“万一电改推进加速了呢”等这样寄产业发展于“万一”的话语,这些“万一”天然地带着迷茫与投机。但目前的储能产业也不缺乏头脑冷静的参与者,他们踏实做事,小心的推进产品与项目,不断地积累技术和市场经验,这也许是避免行业洗牌时倒下的明智之举。产业发展有“大乱到大治”的过程,这里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专注而清醒的头脑。

  很多人喜欢拿储能和光伏做对比,它们有相似性,但也要看到其不同点。光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功能性和经济性已被充分认可,行业投资收益也基本稳定。而储能不同,在目前有限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其经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能技术的寿命。特别是化学储能技术,由于化学反应的特殊性,其循环寿命很难保证在寿命周期内为客户赚取较高回报率的收益。而且,在现有电力整体过剩的情况下,在推动电改举步维艰的现状下,投资者不得不面对政策和经济的风险。企业管理者要保持着对新机遇的风险意识,务实而踏实的参与和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这是企业发展之幸,亦是行业发展之幸。

  储能的经济性和功能性不能混为一谈

  储能技术特别是化学储能技术,作为可以即时响应的储能方式,想在功能性和经济性的双重标准的夹缝里生存,谈何容易。相比于其它储能方式,化学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响应速度快、灵活易调度的特点,所以它的功能性可以体现在实现电网智能化、提供电压和频率保障、提高输配电稳定性等方面,这些不能通过简单的经济账去衡量其价值。而利用储能进行低储高发来实现削峰填谷,参与调频、无功支持和备用等辅助服务,则可利用现有机制条件计算其经济性。

  此外,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分布式+储能+能源管理”的模式,则可以在现有电力市场环境中,成为电网可调度的机组单元,发电单元的业主根据不同情况向电力公司卖电,提供调峰和紧急功率支持等服务。而后续随着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发电单元的拥有者可能不仅可以参与电网公司的调度,电力单元拥有者也可以相互卖电,从而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当然,储能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以“利”交,否则“利尽则散”。因此,区分好储能的功能性和经济性,才能更好的助推储能产业的发展。

  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网公司的参与和规划

  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网公司的参与和规划,没有电网公司的参与,其必然会走向一条不安全和无序发展的路子。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很需要电力公司电力安全和电力使用的全局视角去参与和规划。哪些地方需要且可以上储能?可以上多少功率和容量的储能?如何接入和管理?如何保证电力安全和人身安全?这些,没有电力公司的参与和规划是不行的。电力公司需要以保障电力安全、促进清洁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协调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和挖掘社会资源,带动产业发展,推动清洁用电。

  储能不是万能钥匙

  储能不是万能钥匙,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是众多技术路线的一种,不能抬得太高,也不能阻碍其发展,要恰如其分的充分利用其价值。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去考虑储能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给予政策指导和规范、资金扶持和引导,给真正的参与者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并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此这般,这样才能带来储能产业和储能经济多方共赢的局面。

  总之,目前储能产业看似春风十里、马蹄声疾,实则脚下正步履艰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志仍需努力”。储能发展离不开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离不开大众的参与,今日对储能产业发展多一点雪中送炭,明日或可迎来储能产业的繁花似锦。

稿件来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