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产业链  >  商业应用  >  储能
国内外首套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起航
2017-09-13 13:44:28
关键词:储能电站盐穴

电池_副本.jpg

  中国能建江苏院(以下简称“江苏院”)将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基于盐穴压缩空气智能电网储能系统项目(以下简称“盐穴储能项目”)可研报告按时提交给业主方,迈出进军储能市场的第一步。


  自从7月中标该项目合同之后,江苏院员工既紧张又惊喜,紧张的是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惊喜的是经过几年的积累沉淀,在储能技术逐步兴起的风口,江苏院及时把握住了良机。


  进军盐穴储能机遇变成市场

  能源电力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一方面要守住传统优势,另一方面要摸清行业发展的脉搏,逐步将光热发电、多能互补、各类储能项目纳入发展规划。”谈到转型,江苏院发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葛新锋说。


  盐穴储能项目是国家级试验示范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项目由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清华大学提供技术,江苏院负责设计。


  据介绍,金坛盐盆是我国东部地区综合指标最佳的大型盐矿,借助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充分利用地下盐穴资源,以压缩空气为主要机制实现能量存储转化。


  通过这种新型技术,用电低谷时可吸纳“弃能”,使之转化为空气分子的内势能;用电高峰到来之时,分子势能释放使之做功发电,可大幅改善发电用电的时空结构,实现“补峰应急”与“调频稳压”。


  “结合项目所在区域负荷发展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我们有条件构建基于盐穴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微电网工程,远期具备百万千瓦级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源开发规模,可打造面向江苏全省的大型调峰电源基地,形成金坛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江苏院发电工程公司总经理葛小丰介绍说。


  “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一切都是全新的,新工艺、新理念、新标准,需要高强度学习和消化。”该项目机务部负责人李季说。


  市场蓝海,属于勇于拼闯的吃螃蟹者。可以期待的是,只待项目建成,作为国内外首套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将为江苏院提供宝贵的案例经验和市场业绩,成为掌握未来智慧能源系统高端设计技术的引领者。


  汇聚八方之力打造示范工程

  提速!加油!


  3月中旬通过专家论证,5月27日,盐穴储能项目即获批复通行。


  江苏院快速行动,联同业主方赴贵州毕节调研,参观毕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对比之后发现“一个是盐穴一个在陆地,一个是10兆瓦一个是60兆瓦,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李季说。


  随后,江苏院又查阅国外资料,仍然没有找到可供直接借鉴的案例。


  机遇等不得、行动慢不得。江苏院调整部署,抽调各专业技术骨干20多人,组建设计团队,一切从“零”开始。


  一次又一次头脑风暴,一个又一个技术研讨,现场踏勘尽可能”滴水不漏“,收资梳理一定要找到切入点,整体工程的装机方案慢慢有了雏形,系统工艺流程图初步制作完毕,物料平衡关系已经掌握。理论上计算,项目将实现转换效率60%以上,攻破了关键技术难题。


  既然是“前沿中的前沿”,就要让设计“好上加好”。设计团队进一步研究利用空气压缩热来供暖,利用高压空气绝热膨胀产生的低温空气来供冷,将节能环保理念贯穿全程,充分利用资源,确保高效。


  精于“低头做事”勤于“抬头看路”

  承接新型业务,势必要经历新旧观念的冲击、新旧角色的转换、新旧技术的更迭,“既然选择顺势而动,奋勇出击,我们就要牢牢把握最先进、最前沿技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强化能力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江苏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升华说。


  江苏院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技术的发展动态,灵活掌握能源建设的技术需求,在争取并执行常规项目的同时注重技术积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仅精于“低头做事”,更勤于“抬头看路”。不仅仅关注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还积极介入智慧能源、储能、分布式光伏、微电网、智能配电网、光热发电、海上风电等新领域,培育新业态。


  为推进项目实施,江苏院系统规划,合理调配,分别组建了园区智慧能源、储能电站、主动配电网、光热发电、多能互补等专项工作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探索不同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注重专业技术传承,培养跨专业技术能力,加强核心骨干队伍建设。


  “我们要求每一位员工拿出责任意识与工匠精神,应对新的挑战。”蔡升华说。江苏院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质量服务为依托,围绕“清洁、高效、智能、互联”目标,开展符合国家能源政策与电改方向的市场业务,在新型业务领域再建新功。


  利用盐穴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寿命长、造价低、经济性高,系统储能效率可达到58.2%,为国际先进水平,可实施性强。二是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很好地满足三北、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及东部负荷地区的调峰需求。三是对促进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支撑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稿件来源: 中国能源报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