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年度盘点】光伏业2015:回暖过程中“插曲不断”

发布时间: 2015-12-21 08:51:01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王建军
字体:

[摘要]适逢年终岁末,《电池中国》网将连续推出“2015年度行业盘点”系列稿件,选题包括光伏、储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以期带给您本年度行业最前沿的资讯、业内专家最新颖的论点、产业创新最系统的解读,敬请关注!

   在欧美持续“双反”的外围市场打压的环境下,2015年我国光伏业可谓是砥砺前行。得益于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助推及数年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光伏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重新发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取得可喜成果。整体发展有所回暖,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2015年,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国家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业异军突起。仅上半年,就带动光伏新增装机量7- 8GW,同比增长近30%。且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国内工业大环境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之时,光伏业逆势保持增长态势。业内专家预计,需求旺盛和技术领跑,使得本年度光伏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外围“双反”延长  拖累国内光伏业复苏

  在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即将到期之时,欧盟对华再抡“双反”大棒。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适用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

  一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颇具竞争力,对当地相关企业形成压力。2013年,欧委会宣布欧盟分两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在多方努力下,中欧达成一项“限价限量”的价格协议。该协议于12月7日到期。正当外界以为这场贸易争端将尘埃落定之时,欧盟却再次发难。

  据悉,上次欧盟对华制裁措施实施后,大量中国光伏产品被挤出了欧洲市场,中国厂商损失惨重。但欧洲光伏产业也并未能依靠贸易保护让自己强大起来。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欧盟此举或将拖累国内光伏业复苏,对不少光伏企业的业绩和海外市场拓展造成消极影响。但“双反”是一把“双刃剑”,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导致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安装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大量减少,从而减少就业机会。同时,欧洲光伏产品的原材料、部件、制造设备的生产供应商,也损失了很多对中国企业的生意。

  对此中国机电商会呼吁,实现中欧光伏产品自由贸易。作为优质清洁能源之一,光伏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对于人类减少污染和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委员会应为光伏产品贸易创造自由环境,取消贸易限制措施,促进太阳能应用健康发展。

  上层政策“软硬兼施” 激发光伏市场活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光伏产业发展比较快,很难估算2020年具体会完成多少光伏装机,但100GW肯定是没有问题。考虑到市场的多变、政策的支持,不排除“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装机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国家对光伏业的支持是明确的,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表示,“十三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每条都与新能源行业紧密挂钩。

  然而,光伏业需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价格优势,尽快改变依靠补贴的局面。近期发布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中指出,“十三五”期间,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将随着发展规模逐年下调。

  上网电价的下调也将倒逼企业尽快通过技术的进步来降低成本。事实上,大部分光伏企业已经逐步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行业内部已经达成了不创新就被淘汰的共识。

  海润光伏董事长杨怀进指出,目前国家对于环保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就缓解雾霾、减少污染方面作用明显,未来应该也会保持较快的发展。

  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在海外遭遇危机,但国内光伏市场的复苏为中国光伏产业注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

  在宁夏广袤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缘,上万块光伏板熠熠生辉,这是国内首个沙漠光伏发电站,形成了“硅料—硅片—光伏组件—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在嘉兴光伏高新区,“努力创建中国光伏科技城”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大部分工厂的屋顶都披上了一层闪亮的光伏“新衣”;在合肥高新区,成片的厂房屋顶,正被一块块“小黑板”覆盖,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生产提供电力。整体来看,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技术创新练内功  主动权逐步转向我国

  在供需失衡、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企业近年来加大了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表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创新降低成本。年中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提出应提高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支持先进技术产品扩大市场,全面实施“领跑者”计划。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认为,技术进步是维持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就光伏转换率而言,在现阶段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很了不起。目前公司多晶硅电池平均效率即达到18%以上,组件效率远超“领跑者”计划16.5%的标准。

  作为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薄膜电池,凭借独特技术优势开始占据市场。目前,汉能薄膜发电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铜铟镓硒组件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院认证的最高转化率达到21%;砷化镓组件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的最高转化率达到30.8%,这也是目前世界最高纪录。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庄大明认为,铜铟镓硒技术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潜力大,随着市场扩大,制造成本上也可能比多晶硅更便宜。更重要的是,我国铟、镓资源丰富,在原材料成本和可持续性方面也具有很强竞争力,因此铜铟镓硒的国产化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更高。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实现能源互联网。而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

  光伏业未曾平静  发展过程“插曲不断”

  5月19日,中国光伏概念股英利绿色能源暴跌超过45%。次日港股市场上备受关注的汉能薄膜暴跌47%。两家知名的光伏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股价暴跌,恐慌心理蔓延。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股价下跌仅是目前中国光伏业回暖过程中的“插曲”,未来中国市场的光伏产业还将在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英利财报披露,截至2014年年底公司拥有1.723亿美元现金,2.147亿美元受限现金,负有15.7亿美元的短期借贷、2.761亿美元中期债务和4.607亿美元长期债务,引起投资者对于英利持续经营能力的质疑。

  市场上负面解读纷纷出现,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状况判断,英利似乎已掉入了死亡式下降螺旋。如果债务持有人和控股股东出手,英利可能存活下来,但多数普通股东可能迅速售股出局。事实上,针对持续经营的能力问题,英利考虑采取引入战略投资人、大股东定向增发、优化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缓解公司所面临的困难。

  业内人士表示,英利和汉能在资本市场的异常表现,只能代表该公司阶段性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事实上,一时间股价的波动也并不能代表中国光伏业整体快速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从数据上,从市场的活跃性看,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开启了新一轮的复苏迹象,尤其表现在光伏下游的电站建设之上。

  《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显示,其中超过行业预期的17.8GW的光伏新增装机目标,更是为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回暖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由此带来的是,光伏业内外资金大量进入光伏电站领域,不少此前对新能源并不十分看重的能源央企,也开始通过光伏电站业务切入光伏领域的产业链发展。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能源行业研究员翟坤指出,纵观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但是市场形势表现不佳,外因来自国际政策,内因主要表现在两个不平衡。

  首先是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从多晶硅原材料到电池组件生产呈现金字塔型,形成一个不协调的格局;大部分高纯硅材料依赖进口,国内企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且技术落后,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硅材料成为光伏产业的一大瓶颈;光伏发电系统关键部件存在技术来源不可靠、产品质量不高、规模小、效率低等问题。

  其次是产业规模和应用市场的不平衡。90%的光伏产品依靠出口,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受海外市场的牵制。海外需求、汇率、国外补贴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直接影响。为此,出台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启动光伏市场,拉动内需成为必然。

  消除内在负面因素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晶科能源全球市场总监钱晶指出,光伏业发展不仅仅需要一个广阔的前景,还需要配套政策的完善。

  有关部门及企业应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及产品技术指标,同时规范光伏发电项目招标、建设,将规范条件、信贷授信、电站建设、补贴发放等工作挂钩,加强政策联动,规范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对产业、金融、能源等综合施策,对光伏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电站集成技术研发及项目建设等加强支持,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对市场投资的带动作用,统筹利用多种资金渠道,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基础工艺及关键理论研究。同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的持续支持,特别是对具有开创性的长期基础科研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相关项目细化前期评估、延长支持年限、降低劳务支出、严格验收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务求实效。

  还应制定发布统一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确立标准化机构在光伏标准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及国际标准转化。推动建立多家国家级光伏检测服务平台,提高全产业链产品检测能力。加强行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推动行业加强联合。

  同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加强前期调研论证,减少政策数量并提高稳定性、持久性,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地方保护性政策法规,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光伏市场。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