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陈清泰:2015新能源汽车业成绩可嘉 挑战尚存

发布时间: 2016-01-14 09:25:15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田雯玥
字体:

[摘要]据工信部最新统计结果,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媒体恳谈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出席恳谈会,并就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问题回答媒体提问。对于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陈清泰用“形势喜人,成绩可嘉”,和“挑战和困难也不少”两句话来概括。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结果,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这一系列数字,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一种爆发式增长期。然而陈清泰却梳理出这些数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陈清泰认为,首先,我国推动和促进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是完善和全面的,且政策激励的力度很大。这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产业发展、激发用户、基础设施完善、商业模式开拓等多个层面不断发展、完善。其次,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且认同程度正在不断提升,潜在用户也在不断扩大。作为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事物,新能源汽车能够被市场顺利接受,并实现部分替代传统燃油车,这也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跨过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并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基础。

  然而,对于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陈清泰也表达出自己的担忧。首先,他认为我国原有骨干车企发力不够,在战略层面没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作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在技术层面又忽视了研发更具前瞻性的技术。陈清泰进一步解释说,目前有的企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大力进行自主研发,而有的企业还在走“先引进技术再生产”的老路。尽管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世界第一,但这仅仅是市场规模,而真正的技术积累方面,我们和国外企业还有一定差距。对此,陈清泰希望我国企业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重视技术研发,提高技术竞争力,并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突破。“电动车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未来竞争的道路还很长,真正能走到最后,是有良好技术支撑的这些企业,因此我想企业要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战略的话,必须要夯实自己的技术基础。”陈清泰感慨道。

  此外,陈清泰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高度依赖政策,而未来应该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市场双驱动”。他坦言,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拥有较大市场规模,大多是政策驱动的结果。在未来逐步向市场化靠近的过程中,政策的监管要起到作用。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要鼓励进入市场,对于违规企业要进行约束,从而保持产业生态的良好运行。另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让市场真正开放起来,让有竞争力的企业充分发展,也让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参与竞争充分锻炼、提高自己。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细分市场发挥的作用同样值得重视。陈清泰认为,尽管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并不能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提并论,但在一些细分市场却具有较大优势。如果将这部分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放开,这些细分市场完全可以实现全面的市场驱动。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发展相应技术,很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他以低速电动车为例,在机场、短途接驳、物流等短途客运、货运等领域,低速电动车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并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中小城市中作为居民满足出行需求的工具,陈清泰认为不应该限制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要让市场来驱动其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而不是因为其技术含量低就一味禁止。

  陈清泰表示,汽车动力技术变革作为一项波及全社会的大变革,其产业链很长,为了国家战略的实现,就要涉及到诸多部门和行业,以及成千上万家企业。因此,政府部门应给出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预期,从而有步骤地进行系统推进。此外,未来的产业政策制订,应既有正面激励,也有反面倒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1月23-24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期间,将有更多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课题和研究成果发布,本网也将持续进行报道。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