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4,说好的“变局”呢

发布时间: 2015-01-14 11:43:10    来源: 《高工锂电》杂志    作者: 张文湘
字体:

[摘要]在2014年期间,可穿戴设备、动力电池市场可能爆发的猜测,充斥着整个行业。与此同时,石墨烯、氢燃料等概念也有越炒越火之势,而各大企业频频投资、并购的消息也让人眼花缭乱。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里,一场行业大变局已经拉开序幕。

  一般而言,车企、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商都较为固定,且更倾向于选择少数实力较强的供应商;而目前动力电池、锂电材料的产能过剩情况也较为严重,不大可能出现原有供应商产能跟不上,被其他供应商“捡漏”的情况。在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销量仍然较低的情况下,从动力电池中得益的只是少数企业。

  虽然众多媒体、业内人士大肆鼓吹,但新能源汽车短期内的前景仍然难言乐观,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达到能够使广大锂电企业受惠的程度,恐怕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新能源汽车9月份的红市,主要也是来源于公共市场的爆发。当前除比亚迪“秦”等少数车型之外,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整体的认可程度并不高。此外,充电桩等配套设备、措施的建设也是严重滞后。加上政府财政补贴作用有限,私人乘用车的推广存在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公共市场的扶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如果乘用车市场一直没有起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甚至有可能面临后劲不足的风险。

  细细分析之下,锂电企业“投身”动力市场应该慎之又慎。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众多的锂电企业对于进军动力电池领域抱有极大的热情。在2014年,《高工锂电》记者走访了大部分行业内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无论是电芯还是材料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都表态要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对于看好动力电池市场的原因,各锂电企业的说法也是千篇一律,“数码电池市场增速开始放缓,在未来,动力市场将是整个锂电池市场主要的增长动力。”大多数企业都这样向《高工锂电》反映。

  乍看之下,锂电企业进军动力市场的理由似乎颇为充分,但仔细分析,上述理由的内在逻辑却远称不上严密。数码电池市场未来增速将放缓或许是一大趋势,但动力电池市场是否能够最终爆发,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自身的发展。盲目进军动力市场的风险极大。

  一方面,“向动力进军”的口号喊得极为响亮,而另一方面,动力电池这几年在性能上突破却难以让人满意。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组平均能量密度在100wh/kg左右,同比提升在10%左右,能量密度上的提升并不大。

  此外,动力电池在循环寿命上也存在不足。目前,电动汽车电池一般只承诺五年的保修期,五年之后电池一旦损毁,消费者需要自己掏钱另购电池。对于消费者来说,另购电池相当于一种不公平的隐性成本。

  目前,几乎没有使用期在5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但如果消费者察觉到这笔隐性成本的存在,而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在未来不能获得太大的提升的话,还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新能源汽车买单存在很大疑问。

  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跟电池工艺、材料本身都有关联。也许,锂电企业在进军动力市场时,最先考虑的,应是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而最先做的,则是想办法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热炒概念“雷声大雨点小”

  锂电行业对“概念”极为敏感,只要“概念”具备一定的故事性,随便一个传闻都能轻易地引起一场行业热潮。

  石墨烯的火热,称得上是锂电行业炒作“概念”的典型案例。从最初的用于电极复合材料、导电添加剂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到用于氢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薄膜以加快氢燃料电池的推广,石墨烯的效用有越传越玄乎之势。在市场的炒作之下,石墨烯俨然肩负起了推动锂电产业变局的使命。

  石墨烯“虚火”之旺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今年7月23日,石墨烯概念早盘呈现强势爆发,呈现全线活跃的态势。其中,中泰化学盘中急速拉升封死涨停,烯碳新材、金路集团、维科精华等概念股也是大幅走强。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