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周波:2020年动力电池1元/Wh的惑与道
发布时间:2018-05-23 20:10:00
关键词:CIBF2018

1650zhou550.jpg

图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主任周波发表主题演讲


5月22-23日,“2018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周波在“电池产业链投资专场——破·探寻电池产业链投资关键点”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主任周波:


今年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企业的情况并不太好,我们走了40多家电池企业,今年从配套量来说,看到了一些问题,大家也在探讨2020年1元/GWh能不能做到。


我的报告分三部分: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价格现状;二是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分析;三是如何降低成本。


一、动力电池市场价格现状


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价格,现在已经降到150-200美金。2017年全球范围内锂电池组的平均成本约为208美元/Kwh,较2010年降幅达到79.2%。从国内动力电池价格来看,三元动力电池组的价格已经由2017年年初的1.7-1.8元/Wh下降到目前的1.3-1.4元/Wh,降幅约达22-23%;而磷酸铁锂电池组价格的降幅也达到21-22%,2018年动力电池价格将继续下调。


二、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分析


在动力电池行业成本结构中,正极材料占比约为17-28%,负极材料占比约为3-4%,隔膜占比约为6-7%,电解液占比约为6-11%,铜箔占比约为7%,BMS占比约为5%,PACK占比约为21-23%,其他包括(壳体、辅材、人工、设备折旧等)占比约为25-29%。


成本的测算按照分子量来拆分量和价。按照量价来估算,动力电池的成本结构数量对比关系大致如下,各材料的成本随着单位价格的变动而动态调整。而价格则取决于各环节的供需关系。


1、正极材料


按照1Kwh动力电池所使用正极材料的用量以及正极材料的市场价格来算,目前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成本约为336元/Kwh,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成本约为198元/Kwh。目前,国内正极材料领域低端产品竞争比较激烈,毛利率较低;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竞争者少,毛利率较高。

 

以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为例,2017年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41.40%、44.84%和35.25%,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而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均价也趋于下降,由2015年的2.28元/Wh降至2017年的1.41元/Wh,累计降幅达38.26%。正极材料企业毛利率也呈现下滑的态势,截至目前市场毛利率约为15%,与2016年底相比下滑幅度超过16%。


正极材料本身毛利率低,成本结构当中90%都是原材料,其中钴的价格对成本影响极大。


自2017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厂家惜售,导致三元正极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正极材料企业直接将原材料涨价压力传导至下游电池企业,三元材料电池成本上涨;截止到2018年5月三元材料价格在22.5-23.5万元/吨左右,与2017年年初相比,价格上涨了55-56%,三元动力电池成本增加超过30%。


国内钴产品自2017年以来价格持续上涨;国际金属钴市场价格也呈现大幅上涨态势,截止2018年5月,国际市场高等级金属钴价格从2017年年初的14.4-15.1美元/磅涨至目前的43.5-44.25美元/磅,累计涨幅达到193.1-202.1%;低等级金属钴价格从年初的14.3-15美元/磅涨至43.5-44.2美元/磅,累计涨幅达到194.7-204.2%,再创历史新高。


2、负极材料


按照1Kwh动力电池所使用负极材料的用量以及负极材料的市场价格来算,目前三元电池负极材料成本约为34.78元/Kwh,磷酸铁锂电池负极材料成本约为42.3元/Kwh。


负极材料的40%成本来自于能源,所以能源成本的下降对于负极材料来说最关键。


正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对于负极材料来说,用量变化不大,所以负极材料的价格,我们认为主要关注供需格局所带来的行业本身的利润率变化。


负极材料出现寡头竞争的格局,龙头贝特瑞、杉杉股份均在内蒙新疆有大规模的扩产。该地区发电过剩,电价优势明显,一体化运营能提升公司本身的运营效率。


负极材料毛利率也出现部分下滑,但幅度不是很大,总体维持在18-22%。


生产负极材料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石墨,目前受环保压制,使得部分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石墨化产能不足凸显,受此影响,部分负极材料价格有所上调,尤其是针状焦类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普遍调涨1万元/吨左右。针状焦价格持续上涨,受此影响,人造石墨在过去的一年中也经历了几番调价,一些大企业为进一步管控成本,开始抛弃委外代工,加大自主石墨化生产产能的布局。负极材料企业毛利率有所下滑,由之前40%下滑至20%-26%左右。


2018年一季度,石油焦、针状焦等价格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市场逐渐趋于平稳。目前,国内低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在2.7-3.4万元/吨,中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在4.8-6.1万元/吨,高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在7-10万元/吨左右。


随着龙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我们认为负极材料的价格还有不少的下降空间。


3、隔膜


2017年开始,随着隔膜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建,以及大量的资本投入,新增产能的释放使隔膜市场产品价格降价幅度超过20%。目前湿法隔膜价格和去年同比已经下降30%。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电池企业去库存和降低成本的双重压力使得干法出货量的占比提升。


隔膜企业普遍毛利率高。在其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小,制造费用占比高。这一特征使得隔膜具备很大的成本下降的空间。


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步体现和良率的上升,制造费用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尽管销售价格快速下降,但是企业毛利率仍然很高。也正是因为各家的良率、规模、客户结构不同,导致隔膜企业的毛利率相差很大。


目前干法双拉价格1.3-1.6元/平,干法单拉价格2.5-3元/平,干法三层价格3.5-4元/平,湿法基膜主流产品价格在2.5-3.6元/平,陶瓷涂布中端价格为5-6.5元/平;高端价格为7-7.5元/平。


由于隔膜国产化不断推进,尤其是高端湿法隔膜,随着国内主要湿法供应商不断的扩产,加速了隔膜市场的进口替代进程,整体市场依旧处于下行调整局面,下游电池企业继续压价采购,隔膜整体价格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4、电解液


电解液的成本构成当中,六氟磷酸锂成本占比最多,而LIPF6当中氟化锂占比最多。随着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供应的不断增加,价格也将有所下调。电解液的成本下降要靠最上游原材料碳酸锂的努力。


电解液行业价格相对透明,毛利率也低;本身这个环节配合动力电池下降的空间并不大。按照1Kwh动力电池所使用电解液的用量及市场价格来算,目前三元电池电解液成本约为82元/Kwh,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成本约为123元/Kwh。


由于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下滑,加之行业竞争加剧带动电解液价格有所下降,企业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由2017年年初的38%降至目前的32%左右。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市场毛利率维持在20%-30%之间相对比较合理。


目前,电解液市场价格普遍在3.8-4.4万元/吨,高端产品价格约在8万元/吨左右,低端产品报价在2.5-3.2万元/吨。


我们认为,电解液的成本下降主要将来自于碳酸锂产能释放带来的价格下调。


碳酸锂为大宗商品,它的价格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碳酸锂的供给将在2019年得到大规模的释放,但是2019年也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的年份,所以碳酸锂的价格仍然有待观察,极有可能是高位震荡。所以,电解液我们认为并无大的下降空间。    


三、如何才能降低成本


我们认为四大材料当中,负极可以稳定下降;隔膜仍有较大下降的空间,电解液几乎没有降价空间。追溯到最上游,碳酸锂的扩产是整个行业成本下降的原始驱动力,而小金属材料钴则需要技术进步来打破它的价格预期。


通过正极材料企业让利、电池企业逐步掌控上游原材料,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布局锂资源、钴资源以及布局回收再利用市场,自建或外代加工锂盐及钴中间产品,从而掌控正极材料成本;另外通过减少电池中钴的用量来降低电池成本。同时,镍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锰锂、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的研发目前也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总体来看,电池企业一是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技术。提高规模可降低平均固定成本,只有当产能利用率提高时均摊在每Wh上平均固定成本才能有所减少,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同时,提高规模增强企业议价能力,在与上游材料、整车厂谈判时占得先机。


其次是与整车厂合作。尽管与整车厂合作不能马上让成本降低,但与固定的整车企业合作,可抵御竞争风险,同时在产品契合度上也会大幅提升,以促进成本的降低。


再者是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产业链。一家电池企业自己生产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将无法专注,且很难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另外,电池企业还可以通过产量提升、扩大规模效应、提升电池良品率与一致性、增大电芯尺寸、电池结构件轻量化、降低BMS等设计成本、提升自动化效率、梯次利用、模块化设计、纵向一体化等途径来降低电池的成本。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