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来电郭永光:建不好充电网,电动汽车将无“路”可走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4:00
关键词:CIBF2018

1020guo550.jpg

图为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永光发表主题演讲


5月22日,“2018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永光在“商业模式专场——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


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永光:


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特别快。我记得2014年的时候,我们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主流车企的行驶里程是100公里左右,今天看主流车续航是在350-400公里之间。现在当产业聚焦、技术聚焦的时候,对整个产业的推动是非常快的。


今天我将站在充电领域谈一下对新能源的认识。说到新能源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经过大概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一百多年来没有得到质的变化,更多的是量的变化,因为它还是基于拉人和货物的基本属性。随着现在智能化、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现在汽车的属性很快会发生质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认为未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1/3要承载原来拉人、拉货的功能;1/3要承载用户终端;1/3承载起能源载体的功能。生产电动汽车未来属性不生产能源,一定是能源的搬运工。


根据中汽协2017年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现在是179万辆。现在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处于爆发的前夜,我们频繁接触国内、国外的厂商,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宾利、保时捷,他们有清晰的电动化的目标,2020年会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元年。


电池技术的突破、电机的突破、智能驾驶的突破、车载行车软件控制的突破,这几个产业需要同步进行。现在整车领域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充电网络已经滞后于整车产业的发展。我们一直把充电网络的建设比喻成像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一样,如果网络建设不行,一定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快速推进,现在充电桩成为了电动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


有几组数据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特来电在参与国家2030年电力侧重大的科研项目,预估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如果电动汽车发展到8000万辆,每天充放电将达到30亿度,是居民用电负荷的50%,如果达到50%的话,对中国能源结构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新兴产业会走很多弯路,充电领域有的时候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2018年、2019年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实际上汽车充电是逐步完善的过程,2018年、2019年是这个产业要开始爆发的前夕。2018年、2019年会更加突出充电对电动汽车的支持。


为了避免走弯路,当充电汽车占到居民用电负荷50%的时候,必须面向未来考虑。目前的充电桩的技术路线是错误的,70%的充电桩将面临重新改造的问题,我们在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对整个国家电网安全的问题。数量级达到百万级的时候,对国家电网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整个小区、企事业单位、园区都是大规模电动汽车,对国家配电网的安全是致命的冲击,我们也提出三点建议:


建议1、必须建立面向2030的汽车“充放电网”。


电动汽车在整个国家配电网的角色和电视机同样的,产业爆发的时候,充电网为主、配电网为辅,现在电池的发展把充电网的概念又进一步延伸,电池在充电网中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是充放电网的背景,尤其是放电。


有序充电、削峰填谷。电动汽车发展起来以后希望更多夜间低谷进行充电,用电高峰可以把多余的电量释放出来。包括微网的系统,也是为了解决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到2030年电动汽车产业爆发到这种程度,希望通过我们充电网的调节,通过电池出能技术的发展,能把火力发电降到30%多,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国家2030年电力改革的目标。


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更多考虑如何把电充到电动汽车里,我们希望考虑研究如何反向送到电网,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战略,会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改变。


建议2、做户外运行网必须满足工业的要求。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进步,电动汽车在推广过程中,也碰到很多问题。第一批电动汽车用户,遇到充电失败问题不会分析是车辆问题还是充电桩问题,只是对这个产业产生怀疑,充电设备本身的质量是相关联的。


建议3、做模块化充电设备,方便升级和智能运维。


这是一个产品的实景图,里面每个模块都相当于一个控制系统,我们的产品和大家市面上、国际上看到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前端只是一个充电箱和充电盒。这是我们基于群网群控的管理系统,区别于其他国内国外竞争对手最大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有世界首创的“王字”充电网技术体系,更多是作用于模块化。我们接触很多国内厂商,中国新能源产业更多是专利转让,经过几年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清晰,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现在这套技术体系更多是谈某些国家的代理权。


刚才多次提到未来的充电网与微电网的结合,这是我们这几年正在发力的产品,希望每个园区从发电端能解决用电需求,使用端能自给自足。这套系统是给雄安定制的,我们也在参与雄安的能源管理。


我们设想企业规模几百人,做充电桩做成整车厂的配套产品就可以了,我们越做发现越复杂,目前光我们生产研发超过1000人,加上运营的团队是2500人,加上生产制造业板块达到6900人。


目前特来电在全国有84家公司,充电突破10亿度,落地的城市有238个,在整个中国的布局基本上告一段落。201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设立11家分子公司。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是新能源产业,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抱团取暖,携手同行。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2017年下半年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国家电网,技术路线开始往群管群控靠拢,包括国际上,我们目前给韩国、澳大利亚提供服务,他们也在做群管群控的模式,在往群管群控的模式靠拢,应该拿起专业的大旗,我们后来把很多的专利技术都公开了,一个企业新兴发展的时候,如果我们闭关自锁,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胸怀,我们自己做不大,我们这个产业也做不大。整车制造厂、电池产业的专家,希望大家能开放胸怀,在这个产业初始阶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最后我用我们公司的口号结束今天的报告,你特别我来电,我们一起特来电。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