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丨睿意新材:正加快推进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产业化
发布时间:2023-09-21 14:47:00

  固态电池作为现有电池技术的迭代趋势,在产业链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的研发努力下,产业化脚步越来越近。

  尤其是来自科研院所的一些创新,为推进产业新技术由理论、实验室到市场给予了诸多助力。

调研丨睿意新材:正加快推进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产业化

  日前,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开展的“新生态·新价值——2023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来到武汉睿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睿意新材”),实地调研走访企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一行与睿意新材企业相关负责人,就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研发进展、产业化进程、技术创新和产业痛点、科研成果转化等行业关注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睿意新材坐落于武汉车谷,专注固体电解质、导体涂层隔膜、金属锂负极等前沿电池材料和技术的研发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睿意新材首席技术官为华中科技大学可再生能源材料研究所学术带头人朱文教授。

  据介绍,公司团队早在2013年就相继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磷酸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锂硫电池用纳米管阵列结构的正极材料,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14成功研发出石榴石相、NASICON型和硫系固体陶瓷电解质以及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随后,该团队还成功将金属锂颗粒负极引入锂离子电池,取代容量较低的石墨负极,率先开发出锂金属电池,攻克了使用金属锂带来的锂枝晶生长的技术瓶颈;2021年完成高性能正极、固体陶瓷电解质和导体涂层隔膜产业化批量生产工艺方案。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经获得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成为武汉经开区首批TOP10知识产权企业,《钠离子电池通用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单位。同时,该团队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科技公关项目。

  在产业化方面,朱文教授团队与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入驻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目前已搭建磷酸锰铁锂、固体陶瓷电解质等两条百吨级专业中试产线,产业化落地后将建成万吨级生产线。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目前朱文教授团队已开发出高密度双导通异质结复合正/负极材料;通过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电解质超离子导体,增加正/负极材料的锂离子传输能力;同时,在导体涂层隔膜方面,公司12吨超离子导体原材料生产线已经于本月达产,拟于2024年启动2000吨超离子导体和500万平隔膜生产线建设,并计划实现同年达产。

  利用该系列新产品组装的全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及超长的电池循环寿命。目前相关的新产品已获得九项国家发明专利。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睿意新材的创新产品已经送样国内动力、储能领域头部企业。

  座谈中,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就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技术中试表现、技术痛点和产业化难题,初创企业在产线建设、客户接洽、产业链合作等方面的话题,与睿意新材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探讨。同时,张雨还就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发展历程、主要职能,以及分会对新技术产业化给予关注和支持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