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分布式能源与中国绿色建筑
发布时间:2014-07-05 09:51:06
关键词:储能国际峰会分布式能源

   2014年6月23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行业第三届年度高峰论坛——“储能国际峰会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研究员梁浩先生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梁浩: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有关分布式能源储能以及绿色建筑方面的工作和体会。2013年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这标志着住建部将绿色建筑工作推进到了政府层面。在过去的一年中,已有28个省制订了绿色建筑的任务目标和推进工作。住建部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运用、绿色农房、绿色生态城区等囊括在绿色建筑的广义概念中,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米,到2015年要达到绿色建筑、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的改造1.2亿平米、农民危房节能改造40万套的计划。这些任务都为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带来巨大的机会。
  截至目前,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米的计划量只完成了2亿平米,住建部计划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不少于200万平米的绿色生态和绿色建筑产业示范区,将绿色节能、可再生能源当成一个产业来进行试点,并力争在山东、江苏等地进行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绿色建筑与分布能源结合方面,首先,住建部将持续推进绿色生产区域。我国目前的绿色生态城区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我们希望将光伏与技术性改造能形成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并进行推进。其次是实现所有新建建筑都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建设,将节能减排目标落地,在绿色生态城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绿色生态城区中,首先要进行能源规划。现有城市有整体规划,但缺乏统筹的城市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划。我们希望从整个城区的角度,统筹考虑太阳能、风能等储能,规划出能源基础设施,完成城市能源的中等规划。以前的城市能源多为供应式,我们提出需求式能源供应规划的概念,希望把储能、节能等新技术本身看作一种能源,这就将大大削减城市的负荷。我们设想可以将第三次工业革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储能、分布式能源这些概念,与绿色生态城区结合,并在绿色生态城区进行能源试点。我们把产能、功能、用能、蓄能、节能称做“五能合一”,从而实现热力网、信息网、电力网的三网合一。由于城市的负荷多样且始终在变化,通过能源互联网的手段,可实现能源的有效调动。
  我们还发现在城市供能、水资源供应这些有基础设施收费权的领域,更利于形成能源互联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设想在绿色生态开发区中,将城市的基础能源设施交给城市基础供应商进行能源的统筹调动。我们设想了以管理层、核心层、框架层三个层次为基础的城市微网系统,核心层包括光伏、小型风电、燃料电池及储能系统,框架层为分布式热泵、多种热源的能源总线。管理层为具备泛在网技术的系统。目前围绕这个系统我们已经进行了立项,即将进行进一步的商议。
  我还想谈一下节能改造的话题。截至2013年,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30亿平米,节能率不足30%,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围绕老旧城中村的改造工作进行。我们希望逐步进行高能耗建筑的改造,并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拉动部分就业。目前住建部正在进行采暖地区节能改造工作,这项工作资金投入巨大,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很紧张。我们设想是否可以为这类节能改造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根据我们曾推动的光伏建设一体化应用项目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家可以将光伏项目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起来,利用光伏电量的收益作为节能改造的资金。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后,就可以更好地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我曾经粗略算过,这种模式大约6年可以收回成本。通过对老旧小区改造,发电量可自用也可销售,或采用能源管理模式,这都是一种可行的商业尝试。
  随着光伏成本的降低,我们认为可以将绿色建筑节能项目中加入光伏,实现绿色建筑与光伏的结合。近期住建部正在进行光伏建设应用系统的试点,通过将绿色建筑的星级评定和光伏的星级评定综合考量,推进建筑与光伏的结合。此外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中,住建部也希望与光伏评价相结合,从而推动建筑光伏的应用。
  谢谢大家。
 
(电池中国网站独家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