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冠新材料谢辉:铝塑膜采用干热复合工艺 三个维度提质降本
发布时间:2017-11-17 13:29:00

谢辉550.jpg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特级研究员谢辉作主题演讲


  11月17日,“2017’第二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暨第三届中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在北京精彩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共同主办,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承办,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参加此次峰会人数超600人。


  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分论坛上,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特级研究员谢辉作主题演讲,同与会嘉宾分享了铝塑膜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应用难点。


  以下为谢辉演讲内容:


  明冠集团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2亿元,是一家以先进材料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主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第一代新能源产品太阳能背板到第二代新能源产品铝塑膜,我们一直在从事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专业生产复合材料十余年。目前我们公司拥有专利有两百余项,获得过大量政府、企业及产品的证书和奖项。我们有两项自主研发、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一项是高分子薄膜,第二项是高性能胶黏剂,以两项核心技术研发的复合膜可以通过高温高湿4000H以上的测试。应用于电站领域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在高低温、盐碱地、高煮水的环境下,使用寿命可达25年以上,这是远远超过电池对于材料的寿命条件的。


  明冠的产品应用于七大洲,明冠的合作客户遍及全世界。明冠产品从2008年的产能1GW到2017年的15GW,拟定目标2018年达到20GW。07年开发了背板产品,11年开发了铝塑膜,目前铝塑膜88um/113um/153um已经实现量产。而明冠产品在背板方面,在全球的份额中超过15%。公司已全面通过了ISO9001、OHSAS18001、ISO14001和TS16949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取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德国TUV、日本JET认证以及美国UL认证,通过了ROHS、REACH检测,达到欧盟和中国控制标准要求。


  明冠铝塑膜考察干法及热法产品的优缺点,最终摒弃缺点,综合优点,结合明冠独创的核心技术,开发了具有明冠特色的先进的干热复合工艺,明冠铝塑膜具有优良的冲壳性、优异的耐腐蚀性及优越的绝缘性,能更好的满足软包电池对于铝塑膜的要求。


  主流的锂离子电池三种类型,包括有圆柱、铝壳和软包,三种类型各有各的特点,而软包电池对比其他两款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轻量化、高容量、低内阻及循环优良。软包电池容量较同等尺寸规格的钢壳锂电高10~15%、较铝壳电池高5~10%,而重量却比同等容量规格的钢壳电池和铝壳电池更轻。


  据网络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圆柱、软包、方形锂电池产量分别为13.92GWh、22.99GWH、26.64GWh,占比分别为21.9%、36.2%、41.9%;2017上半年国内圆柱、软包、方形锂电池产量分别为11.2GWh、19.3GWh、18.6GWh,占比分别为22.8%、39.3%、37.9%,软包占比已经超过方形和圆柱。因为软包电池重量更轻、容量更高,续航能力更强,补贴新政对软包电池更有利,这也是软包电池占比越来越重的原因。而软包电池迟迟得不到有力发展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比圆柱、铝壳电池高。


  制造行业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降本。就电池本身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降本的目的,一是降低材料价格,铝塑膜是所有的软包电池材料中,目前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国产铝塑膜在整体性能和进口铝塑膜持平的情况下,在价格方面只有进口铝塑膜的70%,也就是说降低了电池厂家铝塑膜材料成本的30%。二是提升产品合格率,对软包电池而言,外部擦伤、电解液污染等外观不良对于电池合格率的影响超过0.3%。而解决这两个方面导致的外观不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减少或杜绝。第一,客户端对于一线人员在操作和流程进行培训及优化,提升操作人员整体素质;第二,设备方面,可以提升设备智能化比例、提高设备作业精度及对设备上在和电池接触面上进行柔化处理,减少表面的摩擦,减少电池的二次操作。第三、铝塑膜性能提高,铝塑膜本身是一个柔软的膜材、表面尼龙不耐摩擦、不耐腐蚀,所以在铝塑膜表面另外复合一层PET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ET耐腐蚀、耐冲击、阻水及防护性能优异,以它作为铝塑膜的表层结构,可以杜绝电解液污染,提升产品合格率。从前期实验数据来看,在PET产品表面滴上电解液,经过24小时后擦试掉,表面无任何腐蚀。明冠铝塑膜产品中CAB88/CAP113/CAP153三款产品可以极大减少擦伤及杜绝电解液污染,达到提升合格率,降低电池成本的作用。


  明冠对于铝塑膜的研发从未停止过,88/113/153um已量产,68已具有量产的技术实力,未来明冠会推出耐摩擦耐腐蚀更好的钢塑膜以及对能力密度提升更大的更轻更薄系列助力电池行业,助力中国新能源事业,谢谢!


  (根据发言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