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政策暖风吹不散充电桩产业化困惑

发布时间: 2015-12-01 09:04:12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王建军
字体:

[摘要]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桩不仅是能源变现的渠道,也是能源数据流量的导入端口。随着电动汽车的上量和普及,行业享受政府重点补贴,利好政策频频出台。

 

  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桩不仅是能源变现的渠道,也是能源数据流量的导入端口。随着电动汽车的上量和普及,行业享受政府重点补贴,利好政策频频出台。《电池中国》网认为,在解决了公共政策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建设后,充电桩的商业模式仍不成熟,产业化之路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当前充电难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各地密集出台充电设施建设鼓励政策,给充电桩大规模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契机。

  政策密集出台  解除充电桩建设的后顾之忧

  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目前充电桩处于极度供不应求的状态。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类似,充电桩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呵护。李克强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充电服务企业。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针对充电桩出台的系列利好措施,意在破解困扰我国充电配套设施发展的难题。

  可以预料,在政策指引下,全国范围内势必会掀起一场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各种资本也将大规模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重点扶持信号明确  各地充电桩建设呈潮涌之势

  上层发展新能源汽车信号的明确,让此前犹豫不决的充换电设施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期。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曾公开指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换电设施,将对社会全面开放,谁想投资谁就投。各地充电桩的大规模建设,对新能源汽车来讲是重大利好。

  业内专家分析,各地政府关于新小区配套充电桩新思路的出台,将加快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充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明确了充电桩建设目标。北京市已建成1425个公用充电桩,初步实现五公里半径覆盖。今年北京重点优化、扩充公用充电桩规模,年内数量同比增长一倍。《上海市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前累计建成6000个充电桩。

  不仅在一线城市,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上路,沈阳市已建成3座集中式充电站和230个小型分散式交流充电桩,鼓励电网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市到年底前将建5座综合充电站,11座快速直流充电站,275个慢充充电桩,这些数据从侧面反应出各地建设充电设施的决心和力度。

  充电桩市场达千亿级别  引各路资本纷至沓来

  由于充电桩网点建设不到位,导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有所顾虑。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又导致充电站闲置,运营商亏损,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新增充电站充电桩建设的减速。

  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呼吁市场投资放开,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共同建设充电桩市场。并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个市场领域,正式向社会资本发出“邀请函”。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介绍,《意见》中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意味着要建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1.2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据此估算,未来每年将需建设至少96万个充电桩,按照目前建设费用计,直接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当前各路资本正通过免费提供设备、建设和运营等方式掀起“跑马圈地”热潮,国电南瑞、特锐德、和顺电气和隆基机械等众多业界知名企业进军充电桩行业,重点开发充电站、充电桩、充电机、电源模块、换电设备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

  特锐德已在30个城市建立充电合资公司,年底与80个以上城市实现充电设备落地,建成6万个充电桩,明年计划再投入40亿元加快在全国的布局。企业间也在加深合作,能科股份与中石化合作,运用中石化网络优势在北京等地建立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国家电网去年底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接下来将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重点城市充电网络建设,加快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快充网络建设。

  审慎看待风险机遇  产业化发展依然阻碍重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成为中国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思路。多地政府充电桩建设规划的陆续出炉,使得市场给予充电桩产业链高度关注。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充电桩市场利好消息频频,但仍然需要解决一系列在执行层面的难题。首先是土地资源方面的难题。目前充电桩设施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给出租车、公交车供电的专用充电设施,这部分设施一般是在自有场地上集中安装;二是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牵头建设,这部分设施建设需要在各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获得土地规划等;三是车主在车库里装充电桩或充电柜。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松口放开投资市场,更多是指向第二种情况。对于民资进入,如何获得土地资源,并没有相关政策细则支持;另一方面,充电桩不同的选址都可能使得投资成本悬殊巨大。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分析,充电桩建设在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的中心商圈区域,更有利于满足充电需求。但目前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难以回避。如何化解土地资源与充电需求的矛盾仍然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充电桩市场。在充电桩投资层面向社会开放,但在运营层面上的权利不会放开。电力企业不愿意出让运营权,而企业又希望更多资本涌入市场,共同投资将市场做起来。真正的放开应该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社会企业除了施工投资外,还应该拥有如供应链管理,产品价格管控等多方面权利,这样才有利于资本计算回报周期。

  从充电桩本身而言,悬而未决的技术标准也同样滋生了各种问题。虽然国家已开始酝酿新的标准,不过在推行新标准的同时,或将面临对老旧设施的升级改造。业内专家预计,这一成本或高达百亿,如何摊销这一庞大的成本也将是充电桩产业化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